雅思口语高频话题truth decay的备考材料

2019-07-19 23:37:34 来源:网络 作者:yawen
今天要和各位小伙伴介绍的是雅思口语高频话题truth decay的备考材料,想要了解的同学赶紧来看一看这篇文章吧!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今天要和各位小伙伴介绍的是雅思口语高频话题truth decay的备考材料,想要了解的同学赶紧来看一看这篇文章吧!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1561347959(1).png


  金字塔不是一天搭成的,雅思口语*也不是一个通宵熬夜能做到的。雅思口语重在每日积累,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个雅思口语高频词汇:Truth Decay.这个词组翻译成事实衰退也好、真相塌方也好,总之是在说,这年头“事实”越来越不被人当回事儿了。相当适合雅思口语考试中关于人物类,事件类相关话题。

  这股对真相的大规模担忧始于 2016 年,那一年,牛津辞典选出后真相“post-truth”一词作为年度关键词。它的含义是事实发生什么不再重要,人们对事件所产生的情绪超过了事实本身。标志性事件是让传统媒体大惊失色的“意外”——英国居然脱欧,特朗普居然当选。

  到 2017 年,用来粉饰谎言的“alternative facts”成为流行语、假新闻 “fake news” 的使用频率翻了三番,成为 2017 年重要词汇。现在,美国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美国的一所智库)的研究人员又为这个关于真相的讨论添了一个新词——“truth decay”。

  他们*近发表了一篇长篇研究报告,用“truth decay”作为关键词,来概括当下美国人公共生活中,事实和基于事实的分析所占比重越来越少的现象。研究人员说,truth decay 由以下四个彼此相关的趋势组成:

  1. 对事实和数据的解读越来越不一致

  一些既定事实,很早就已经被科学研究充分证实,但关于它们的分歧现在却变多了。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有关疫苗安全性的激烈争论,人们一直以来都对疫苗不太放心,但近几年这种怀疑变得更常见了,民意调查显示,现在只有极少数的美国人坚信早早给自己的小孩注射疫苗是非常有必要的。

  类似的例子还有转基因食品,仍然为数众多的人仅仅处于感性认知或是公众人物的误导,相信食用转基因食品会危害健康。

  2. 事实和观点之间的界限变模糊了

  瞎编乱造、个人意见和有依据的客观陈述被混为一谈。Rand 认为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媒体内容和媒体盈利模式的变化。

  现在的媒体很少会把评论和新闻报道分门别类标识清晰,尤其是在社交网络上,每个人都能成为信息来源,但自媒体在传播信息时即使再留心,也难以避免让自己的主观判断影响信息取舍,造成事实的遗漏或增添。

  3. 市面上传播的个人经验和看法越来越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一个公共事件发生,除去有资料做支撑的事实,或者所谓“实锤”,人们现在会*被各类推测或谣言包围,而这些东西往往比事实传播速度更快,更容易深入人心。国内的朋友只要是目睹过江歌案以及汤兰兰事件的舆论发酵过程,对于这个趋势应该就一点都不会感到陌生。

  4. 以及,人们越来越不信任以往受人尊重的事实性信息来源机构

  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传统媒体都遭遇了严重的信任危机。盖勒普民调发现,10 位受访者中只有 3 人对主流媒体“非常信任”或者“较为信任”。在更为普遍的调查中,盖勒普发现人们对国会、有组织教会、警察和媒体等美国国内关键机构的平均信任度也在 30% 左右徘徊。

  不止美国,英国和国内的相关调查中也都呈现出同样的趋势。现如今人们该上哪儿找可靠的客观的信息,没有人能给出确凿无疑的答案。

  这四个趋势每个单独拎出来都够令人发愁了,公共事件发生时,它们往往还会同时作用,彼此*,制造出更难以应对的复杂局面。Truth Decay 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丧失,人们的信息来源变窄,有相同观点的人聚在一起,拒绝关于真正的问题的真正的讨论。

  Rand 的研究者说,这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而不是*终的状态,我们*终还是有可能想出办法来的。但他们目前对此也没有提出什么有效的建议,只是抛出了一些可以讨论的开放议题,比方说:

  社交网络具体是怎么导致人们对原本具有公信力的机构丧失信任的?

  什么时候人类*容易被虚假信息骗到,我们是否有可能对此作出预防?

  要怎么教育下一代人获得应对 truth decay 的批判性思维?

  怎样才能*人们对于有事实依据的信息的需求?

  虚假本身从来不*麻烦的事,真假难辨才是。在 truth decay 的时代,这些如何重新找回真假之间分界的话题,恐怕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

  以上就是要和各位朋友介绍的雅思口语高频话题truth decay的备考材料,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


备考资料限时免费领取

立即领取

小朗老师微信

沪ICP备 17003234 -2号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649号 图书经营许可证:第A7651号 版权所有:上海朗阁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 LONGRE EDUCATION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