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口语题型

2018-09-18 02:03:10 来源:网络 作者:托福口语题型
托福口语题型分析

托福考试中,托福口语是同学们比较重视的一部分,对托福口语有一定的了解会在托福备考中有指导性的帮助!托福口语考试总共分为六道题,其中的题型是不一样的,不同的题型自然有不同的备考策略以及解题技巧。本文小编将为同学们带来托福口语题型*全解析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正在备考托福的同学们!


托福口语题型


托福听力Task 1


在此项任务中,考生需要谈及自己所熟悉的人物、地点、物品或事件。答题时间为45秒。此题的主题是不固定的,但是考生可以依据自己的个人经历或某个熟悉的话题来回答。


例如,谈谈一个喜欢去的地方、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情、对自己产生过影响的人,或者一次愉快的活动。


注意:


一定要对题目作出全面的回答。考生的回答中必须包含细节描述或事例,这样会使回答更具信息量,也更容易被理解。


在描述的过程中,不要列举过多内容,否则会减少有限的作答时间,使得之后的回答显得匆忙、草率而无法扩展。


在看到题目之后,考生有15秒钟的时间准备作答。考生可以简单地写下想说的内容,但是切莫试图写出一篇完整的答案: 一方面,考试时间不允许;另一方面,评分人想考查的是考生对于这个问题能"说"得怎么样,而不是对于所写的东西"朗读"得怎么样。即便在准备过程中粗略地写下了一些提示内容,也不要在正式答题时过多地依赖它们。


题目将会在电脑中由人声读出,在考生作答的过程中会一直呈现在屏幕上。


托福听力Task 2


在第二道独立口语任务题中,考生将会在屏幕上看到两种有可能发生的行为、情景或观点。题目要求考生谈论更喜欢哪一种行为或情景,或是认为哪种观点更合理,作出选择后详细解释作出这种选择的原因。与*题相同,考生也有45秒钟时间作答。


这道题目涉及的话题都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兴趣爱好息息相关的,例如:在家学习好还是在图书馆学习好;学生在选择课程时应该广泛涉猎还是应该集中在某一个特定领域;一年级的大学生应该住在学校宿舍还是可以住在校外自己的公寓,等等。


考生也可能看到对于一个熟悉的话题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如:电视对人类而言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一一考生需要选择同意其中的一个观点。


注意:


在这道题目中,考生要说明自己的选择、喜好或者观点是什么,并解释原因,即:用理由、解释、细节或事例来支持自己的回答。一定要对问题的各个部分作出全面的回答,对自己的观点应十分清楚,并且一定要给出作出某个选择的理由。


考生选择哪种行为、场景或观点都没关系,与*题一样,回答是没有"对"与"错"之分的。考生的选择不会影响评分,而考生对所作的选择是如何给出理由和细节进行支持的才是评分人的关注点所在。


托福听力Task 3


第三题是口语考试四道综合任务题中的*道。在这道题中,考生会在电脑屏幕中读到一篇与校园生活话题相关的短文。考生会听到两个人谈论该话题,并且就短文中所提到的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接着,考生要依据所读到的和所听到的内容回答一个问题。考生有60秒的时间作口头回答。这些话题涉及的领域一般包括大学里的政策、规定或办事程序,大学的计划,校园设施,以及校园内的生活质量等。话题适合所有的应试者,考生不必事先具备在北美校园生活的经验。


阅读材料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有可能是大学行政管理部门有关新的停车规则的布告;或是一封致校报编辑的信,写信者表达对学校限制在宿舍收听无线电广播这个新规定的看法;又或是一篇校报的文章,讨论修建新的足球场的提案。除了对提案进行描述以外,阅读材料中通常还会列举两条要么支持要么反对该提案的理由。阅读文章很简短,一般包含75--100个单词,考生会有足够的时间阅读文章。


在阅读材料之后的对话中,考生会听到一个或是两个说话者一一通常是学生一一谈论刚才读到的文章(或信件、布告)中的话题。如果对话中有两个说话者,其中之一通常会对相关话题持鲜明观点一一要么赞成,要么反对一一并且还会给出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两人的讨论也十分简短,通常在60--80秒之间。


在读完材料并听完讨论后考生将被问到一个与所读和所听内容有关的问题。例如:阅读材料是有关设立新的大学规章制度的,还有一段对话是一位教授和一名学生对这项新的规章制度的讨论。如果在这段对话*生认为该制度是不合理的,题目就会要求考生依据阅读和听力材料中的信息说明这名学生的观点是什么,以及他/她给出了什么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项任务考查考生从两个信息源一一阅读和听力一一中综合信息,并对其中某方面进行总结的能力。阅读材料*上下文以便考生理解听力材料中对话者所谈论的话题,而对话者通常只会间接地涉及阅读材料中的内容。


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考生必须对以下事情加以注意:提案的描述(即提出了什么,计划了什么,或改变了什么) ,以及支持或是反对该提案的理由。这将有助于考生在听对话时理解两个说话者到底在讨论些什么。


在有些情况下,说话者会反对阅读材料中的某个立场,并且*信息对材料中支持该立场的理由进行质疑。在其他一些情况下,说话者会赞成阅读材料中的立场,并*信息予以支持。因此,在听对话的过程中,考生必须要明确说话者对于提案的观点,并且弄清楚说话者所说的话和从阅读材料中所获取的信息之间的关系。


注意:


回答第三道题时,考生不但要明白题目要求做什么,也要明白题目不要求做什么。这类综合任务题并不需要考生说明自己的观点,而是要求考生陈述其中一个说话者的观点,并且总结说话者持该观点的理由。


考生将会有40--45秒钟的时间来阅读短文,阅读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文章的长短,之后会听到一段讨论。然后,考生将会有30秒的时间进行准备和60秒钟的时间作答。和其他所有题目一样,考生可以在阅读和听材料的过程中做笔记, 并且可在答题时进行参照。


托福听力Task 4


第四题是综合口语任务的第二道题。 在这道题中考生需要先读一篇*类短文,然后听一个教授有关此话题的讲座的节选。之后,考生需要根据听力和阅读材料答题,答题时间是60秒。


注意:


本题中的话题涉及很多领域:生命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尽管本题中的材料带有*色彩,但是考生无须事先对材料涉及的领域有任何了解。不管考生的*背景如何,一般都能理解材料中的语言和概念。


短文长度通常为75--100词。它会*一些背景知识使考生能够理解接下来教授的讲座。短文对材料的处理一般比较笼统和抽象,而讲座通过扩展事例、举反例或运用短文中的概念,通常会更具体、更详细。回答这道题时,考生需要依据短文和讲座中的信息并且对其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整合和表达。


托福听力Task 5


综合任务中的第五题和第六题不包含相关的阅读文章。在第五题中,考生会听到一个有关校园场景的对话,然后回答一个关于这个对话的问题。对话中两人通常会讨论一个问题并提出两个解决方案。问题可能与其中一个人相关,也有可能是他们两个人共同的问题。


听力材料之后,考生通常需要简单描述对话中的问题,并针对对话中提到的解决方案表达自己的观点。考生有60秒的答题时间。第五题涉及的话题都是普通的日常情景对话或是学生在学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注意:


第五题中典型的对话发生在学生之间、一个学生和一个教授或一个学生和一个学校管理人员之间(例如,教学助理、图书管理员或其他管理者,等等)。问题包括:安排上的冲突、不得已要请假、得不到想要的资料、学生选举、手头拮据,等等。在有些情况下,问题同时涉及对话中的两个人,他们必须想出一个共同的解决方案。在其他一些情况下,问题只与对话中的一方有关系,那么这一方将说出他/她的问题,另一个人或两人同时想出两个解决方案。对话通常持续60--90秒。


对话结束后的问题包含以下部分:首先要求考生描述对话中所讨论的问题,然后说出自己偏向哪一个解决方案(注意:不需要两个方案都讨论),*后解释为什么偏向那个解决方案。考生解释自己偏向某个解决方案的原因时,可以引用对话中的信息,也可以加入自己的经历。例如,如果考生的亲身经历与对话中的问题类似,并能说明为什么偏好某一个解决方案,就可以用此来说明缘由。注意,正如其他需要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的口语任务一样,选择哪个方案并不重要,无所谓正确或错误。考生的得分与选择哪个解决方案无关,而是取决于考生如何描述问题及解决方案并给出作此选择的理由。


托福听力Task 6


综合任务的*后一题,即第六题,是*类题目。在这个问题中,考生首先要听教授就某一个*问题所作讲座的节选,然后考生需要就此节选的内容答题。答题时间为60秒。


注意:


第六题与第四题(以及其他关于*类内容的口语题)一样,话题内容涉及生命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同样,考生无须对材料所涉及的领域有任何了解即可听懂讲座并且答题。


讲座时间大约为60-90秒,重点集中于某一个*话题。通常教授开始会解释1个概念、强调一个问题或介绍一种现象,然后讨论它的几个重要方面或与其相关的观点。讲座中会有一些说明性的例子来解释和阐明主要的概念或问题。题目主要是要求考生使用讲座中的观点和例子来说明其中的主要概念和问题。


讲座可以关于程序、方法、理论、观点或现象——自然、社会或心理现象。如果讲座是关于一个程序,教授可能通过描述它的一些功能来解释这个程序。如果讲座是关于一个理论。教授可能通过描述它的运用来解释这个理论。如果该讲座是关于一个现象,可能通过解释它的原因和影响来描述这个现象


备考资料限时免费领取

立即领取

小朗老师微信

沪ICP备 17003234 -2号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649号 图书经营许可证:第A7651号 版权所有:上海朗阁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 LONGRE EDUCATION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